516【江山如故】

上汤豆苗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言情小说网 www.yqhhy.me,最快更新九锡最新章节!

    北燕,沫阳路,确山城。

    此地距离西南方向的雍丘尚有百二十里,庆聿恭亲自率领的三万五千景军便在城内暂歇。

    按照最初的计划,这支景军会开赴雍丘北面二十余里的柏县,以此来牵制靖州军主力,从而减轻雍丘守军的压力。

    然而他们才来到确山城附近,南边就传来朱振叛变、雍丘失陷、牛存节等一众将领被俘的噩耗,庆聿恭当即下令大军止步,进入确山城暂时休整。

    城内一位颇有眼力见的陈姓富商主动献出大宅,自家人全部搬了出去,毕恭毕敬地请庆聿恭下榻。

    偏厅之内,庆聿怀瑾认真地整理着幕僚们送来的军情分析,从中挑出较为紧急的放在大案上,交给庆聿恭判断。

    大半个时辰之后,庆聿恭看完最后一份军报,平静地说道:“厉天润这一手确实出乎我的意料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自然清楚雍丘那边的情况,她想了想问道:“父王,厉天润接下来会不会死守雍丘?”

    “会,但不会是全部主力。”

    庆聿恭抬手端起温凉的茶盏,缓缓道:“雍丘城墙高耸坚固,城内粮草堆积如山,少许兵力就能死守很长一段时间。如果厉天润没有朱振这个关键内应,无论靖州军多么精锐,想要打下雍丘都得付出惨重的代价,这就是我放任他围困雍丘的缘由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愧然道:“是女儿无能,没有提前查出朱振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查不完的。”

    庆聿恭摇摇头,并非是在刻意安慰她,继续说道:“当年南齐倒下得太快,很多齐人是被迫臣服于我朝,十来年的时间还不足以抹去那些人的记忆。他们当中既有王师道之类野心勃勃反复横跳的人物,也会有朱振这种一心向着南齐的骨鲠之辈。这世上最难猜测是人心,莫说你经验还不丰富,便是田珏亲自出手也无法肃清干净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点了点头,问道:“雍丘失陷,燕国震动,我军是否还要维持既定的战略?”

    如今沫阳路战局呈现一个复杂的态势,景军除去跟在庆聿恭身边的这支兵力,余下十余万精锐步骑在数百里的战线上多点出击,不断逼近靖州的各处核心区域。

    相反靖州军只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大城,主力八万余人集中在雍丘城。

    就好似一字长蛇阵对战锥形阵。

    正常而言,景军目前有两个选择,其一是继续侵袭靖州各地,从而逼迫雍丘城里的齐军分兵各处,其二则是一字长蛇阵从两侧向中间开始收拢,将雍丘城反包围起来。

    庆聿恭淡淡道:“如果我猜得没错,接下来厉天润会主动分兵协防东西两线,只留下少数兵力驻守雍丘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讶异道:“难道他不担心父王会调整兵力部署,集结重兵攻破一路?”

    “你是说效仿他的路数?”

    庆聿恭笑了笑,摇头道:“他不会担心这一点,因为他知道我肯定会反攻雍丘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微露不解之色。

    庆聿恭解释道:“厉天润肯定会留在雍丘城。只要他本人在那里,他就笃定我不会再去别处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渐渐醒悟,试探性地问道:“因为当年的蒙山之战?”

    庆聿子弟无人敢忘记那场发生在蒙山一带的惨败,那不仅是景军首次在野外战事中失利,也导致庆聿定含恨病逝,这件事对庆聿氏的打击十分沉重。

    简而言之,如果厉天润敢留在雍丘城,而且派遣大部分兵力前往东西两线,那么庆聿恭怎会错过这個手刃仇敌的机会?

    十年前的仇恨和耻辱,深深烙印在每个庆聿子弟的心中。

    庆聿恭起身来到简易沙盘边,缓缓道:“虚张声势也好,以身为饵也罢,厉天润将选择的难题再度丢回到我面前。如果我不理会他,靖州军已经加固防线,我军无论想从何处突破都不太容易,而且行军踪迹很难隐藏。如果我去雍丘城,一旦长时间无法拿回雍丘,我军可能会遭遇靖州军的反包围。”

    一边是坐视厉天润占据雍丘并且站稳脚跟夯实根基,一边是冒着被对方里应外合的风险。

    这是两难之选。

    庆聿怀瑾轻声道:“父王,不管厉天润是哪种想法,他都必须主动分兵,这一点无论如何也隐瞒不了。”

    分兵就意味着雍丘城内的齐军兵力大幅减少。

    在真正的战场上想要悄无声息地完成合围极其困难,尤其是两军眼下全线接触的情况下,比如东线的飞羽军等部如果离开正面战场,术不列等人立刻就能发现,他们就算无法及时追击阻截,也能派快马将这个情报告知庆聿恭。

    如果庆聿恭觉得风险太大,就算他在雍丘城外也可以及时率军撤退,雍丘城里的齐军如何能够拖住他?

    庆聿恭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道:“终究是赌罢了。对于南齐来说,靖州和定州都能顶住我军的压力,厉天润还夺下雍丘,就算此后战局没有变化,这个结果已经足够让他们满意。这时候齐帝若驾崩,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朝局动荡。所以无论如何,只要厉天润给出这个机会,我就必须要接受,以免竹篮打水一场空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难掩忧色。

    庆聿恭见状却微笑道:“你不必担心,我若想走,厉天润留不下我。”

    庆聿怀瑾毫不犹豫地说道:“这是自然!”

    庆聿恭目光再度看向沙盘,落在雍丘城的位置上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既然厉天润愿意置之死地,那么我和他之间的恩怨是该做个了结。”

    “传令下去,命众将明日辰时二刻来此候着。”

    “是,父王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江南,永嘉城。

    雍丘大捷的消息就像一道旋风席卷整座京城。

    大街小巷无不洋溢着喜庆雀跃的气氛,就连青皮无赖都被这种氛围感染,所有人都以为不可一世的景军步步败退,江北局势一片大好,大齐边军甚至有能力继续北伐,收复辽阔的故土。

    哪怕是那些有见识的朝臣,也因为这个捷报冲淡了近来心中的忧虑。

    他们之所以会忧心忡忡,是因为七天前天子忽然停朝。

    紧接着就有消息从宫中传来,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。

    上不豫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让很多朝臣如遭雷击,当然也有人悄悄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好在自从进入建武十五年,天子便加大放权的力度,太子李宗本手中的权柄越来越重,不负监国辅政之名。

    故而当天子称病停朝之后,太子在两位宰相、几位军务大臣和各部尚书的支撑下扛起治政重任,朝廷的运转没有出现任何问题。

    皇宫,文和殿内。

    李道彦、薛南亭和陆沉都坐在圆凳上。

    太子肃立榻旁,手中捧着厉天润亲笔写就的奏章,用尽量平缓的语气读着。

    靠在榻上的李端已经很虚弱,面色十分苍白,但是还没有到只剩一口气的地步,否则太医院的人肯定会出现在殿内。

    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,体内的病痛颇为严重,但是他仍然尽力平静地听着太子的诵读。

    片刻过后,太子放缓语气道:“父皇,读完了。”

    李端微微点头,直截了当地说道:“陆沉。”

    陆沉垂首道: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李端停了一会,喟叹道:“朕不能阻止厉天润,这个时候他也不会听从朕的劝阻。既然他决意以身为饵,并且将雍丘以南的军权交到你手中,那你就去吧。记得路上派人及时联系萧望之,你们二人要相互配合,与雍丘城里的厉天润携手打赢这场大战。”

    有些罕见的是,陆沉这次没有立刻答应下来,而且无论太子、李道彦还是薛南亭都不曾出言提醒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都知道,天子的身体已经坚持不了多久,陆沉这次离京必然会是阴阳两隔,意味着他肯定见不到天子最后一面。

    良久过后,李道彦沉重地说道:“山阳侯。”

    他当然明白这个年轻人此刻的心情。

    天子提拔他于微末,给予他绝对的信任和无以复加的恩宠,所以才会出现一位二十多岁的国侯兼军务大臣。

    陆沉深吸一口气,垂首道:“臣领旨。”

    李端看向太子,缓缓道:“赐他圣旨和兵符。”

    太子应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殿内的气氛极其凝重,几近于令人无法呼吸。

    对于陆沉来说,一边是关系到大齐国运、无数他在意的人命运的江北大局,一边是对他恩宠无数、病入膏肓的天子,此番一别就不会再见。

    这样的选择犹如剜人心肝。

    但他必须选择。

    李端静静地看着陆沉,看着这个他无比欣赏的年轻臣子,道:“陆沉,莫要辜负朕。”

    陆沉眼眶泛红,一挥袍袖,大礼参拜道:“臣陆沉,必定竭尽所能配合厉、萧两位大都督击败景军,必定对太子殿下忠心不改,必定竭力扶保大齐江山。”

    李端脸上浮现笑意,道:“好,去吧。”

    陆沉缓缓起身,又对太子一礼,然后转向朝着两位宰相,躬身道:“李相,薛相,晚辈斗胆,恳请二位暂宿宫中。”

    李道彦和薛南亭当然知道这句话的深意,两人对视一眼,李道彦点头道:“山阳侯放心,京中无事。”

    陆沉又一礼,然后看向榻上虚弱的天子。

    李端朝他摆摆手,轻声道:“去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,陛下。”

    陆沉将这张苍白的面庞印刻在脑海中,然后转身一步步走出这座文和殿。

    走出这座恢弘巍峨的皇宫。

    向北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