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二章 妥协(一)

寻找失落的爱情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言情小说网 www.yqhhy.me,最快更新度韶华最新章节!

    安国公和戴尚书熬了一夜,将这一桩案子查了个底朝天。

    时间太短,左越根本来不及捂住这么多人的嘴。戴尚书倒是有心包庇,奈何安国公虎视眈眈,容不得他做手脚。

    结果这一审,拔出萝卜带出泥,将左越前前后后做的那些勾当都审出来了。

    安国公打起精神,拱手禀报:“左越原本是想借此事诬陷南阳郡主,暗中指使麾下士兵杀害饥民。结果错打错着,这一拨饥民确实做过许多不法之事。”

    太和帝目中闪过怒焰,用力拍了一下御案:“左越为何要做这等事?韶华堂妹和他无冤无仇,他为何要平白诬陷韶华堂妹?”

    戴尚书咳嗽一声,正要说话,安国公再次抢过话头:“皇上可别忘了,三年前南阳军主将左真被弹劾,丢了官职。左氏一直对郡主怀恨在心。这是逮住机会就想狠狠咬郡主一口……”

    “郑尚书请慎言!”戴尚书见势不妙,立刻张口打断滔滔不绝的安国公:“这些暴民,敢杀人抢粮,易子而食,早已不是什么良善百姓。他们说的话,未必全部可信。”

    然后,正色拱手对太和帝道:“左氏一门皆是大梁忠臣,尤其是左大将军,领兵镇守边关十数年,为大梁抵御外敌。左越也做了数年的城门官,平日当差勤勉,并无什么恶行恶迹。”

    “恳请皇上明察此事,不要无故冤枉了左家儿郎,别令忠臣良将寒心。”

    这是在提醒天子,左氏手握兵权,位高权重,没有确凿证据,不能随意处置一个左氏嫡支子弟。

    太和帝默默看戴尚书一眼。

    这个戴尚书,平日和左氏看似没什么来往。此时站在左氏立场说话,当然是因为王丞相。

    王丞相雄踞朝堂数十年,投入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。左家是王丞相最锋利的爪牙,张尚书周尚书和眼前的戴尚书,同样是王丞相的左膀右臂。

    坐了龙椅,才能体会到天子的不易。朝中重臣一个鼻孔眼出气,他不愿看到朝堂再起党争,可不借助太皇太后安国公之势,又如何弹压住王丞相等人?

    这件事,摆明了是左越的过错。现在王丞相一党要力保左越,他这个天子,该如何断案?

    “皇上,”安国公沉声张了口:“左大将军当然是大梁忠臣,左氏一门出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好儿郎。不过,树大了,难免会有枯枝烂叶。就像三年前的左真,在军营里恶事做尽,不知悔改,便是王丞相也保不住他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这个左越,品性如何且不论。单论眼前这一桩案子,既有可疑之处,就该一查到底。”

    “臣恳请皇上下旨,令刑部捉拿左越归案。”

    戴尚书却道:“臣以为,不必小题大做。范大将军领兵苦战,北方蝗灾频频,眼下朝廷正该齐心合力,共度难关。这等时候因一点莫须有的罪名,捉拿一个有功的武将,实在不妥。”

    两位尚书各执一词,吵得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也可见,他们都没怎么将年少的天子放在眼底。

    太和帝压下心里的恼怒不快,淡淡道:“此事朕要斟酌思虑,你们都先退下。”

    两位尚书这才各自闭嘴,拱手告退。

    太和帝独坐在龙椅上,年轻的脸孔闪过深深的疲倦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个熟悉的脚步声在耳畔响起,一杯带着袅袅清香的茶放在他眼前。

    太和帝不必转头,也知道来人是谁:“朕身边多的是伺候的人,哪里用的着你端茶送水。”

    高凉王世子姜颐笑嘻嘻的俊脸出现在眼前:“我又不会做别的,只能给堂兄斟茶倒水,尽一尽心意了。”

    太和帝被逗得一笑,伸手端起茶杯,喝了半盏。

    烦躁的心情,被温热的茶香慢慢抚慰。

    往日他身边有四个伴读,王瑾行事细致,郑宸果决敏锐,李博元磊落干脆,在政事上对他都有助力。

    可惜他们三个都被派出去做钦差,现在身边就只剩堂弟姜颐。姜颐今年才十三岁,自小就顽劣好动,整日嘻嘻哈哈,对政事也不上心。

    近来他心气屡有不平不顺,倒是多亏了姜颐时时陪伴安抚。

    姜颐将卷宗看了一回,撇撇嘴道:“这个左越,一肚子私心,就是丞相门下走狗。”

    “怪不得堂兄生气,我看了都恼怒得很。索性严查到底,重重处置,出一口闷气。”

    太和帝怒气一退,倒是冷静理智多了,低声叹道:“罢了!既没出什么大纰漏,此事就算了。眼下最要紧的是赈灾抚民,事事都要丞相出力。”

    姜颐低声嘀咕:“堂兄是天子,还怕王丞相不成!”

    怕不怕的不论,重要的是朝堂离不了王丞相。王丞相不是一个人,身后站着近乎一半的朝堂众臣。现在的大梁,根本禁不起残酷激烈的党争。

    太和帝没有出声,默默凝望着御案,脑海中想起太康帝在世时的教导嘱咐,心里有些泛酸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葛公公领着几个内侍,抱着许多奏折进来了:“启禀皇上,这些都是丞相大人送来的奏折。”

    太和帝打起精神:“将奏折呈过来。”

    葛公公恭声应是,指挥内侍们将奏折整齐地放好。堆放至御案上,几乎能将人淹没。

    殿内的宫灯燃至子时。

    太和帝埋头批阅奏折,看得头晕眼花疲惫无力,偶尔抬头,却见姜颐已经趴在一旁的桌子上睡着了。

    太和帝不知该恼还是该笑,忽然想念起郑宸他们三人,心中难免有一丝悔意。

    他当日有些太过心急了,将心腹一股脑都派了出去。应该留下一个能干得用的,现在还能陪他一同批阅奏折。

    至于姜颐,也就是个一辈子吃喝玩乐的富贵命,政务通通不懂,也没半点上进心。

    葛公公悄然过来了,手里捧着一封书信,轻声禀报道:“启禀皇上,这是南阳郡主令人送来的书信。”

    太和帝略一点头,放下奏折,拿过书信,拆开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姜颐不知何时醒了,揉揉眼凑了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