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71 章 江夫人年轻没见识

巫朝尘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言情小说网 www.yqhhy.me,最快更新[红楼]林夫人躺赢日常最新章节!

    若还在五十年前,不,哪怕还在二十年前,宫内有人来至荣国公府都是寻常的事。

    不是圣人传召国公爷议事,便是娘娘们寻国公夫人说话,或是宫内发下赏赐,阖家谢恩

    只现今,早不是当年了。

    夏太监口宣特旨,命贾政入朝,在临敬殿陛见。

    他传完旨意,便坐都不肯坐,连茶也不吃就去了。注1

    这是祸是福

    贾政已经匆忙更衣入宫有两个时辰。

    贾母被儿媳、孙媳搀扶着,焦急等在荣禧堂廊下,虽然看不见什么,也不断迎着刺面的寒风向前张望。

    她心里已经数了几遍

    忠顺亲王和废后已死,老圣人两年前便没追究,想来如今不会再旧事重提老二虽然官做得不大好,又十年没见动一动了,到底稳稳当当,也没犯过大错。他一个从五品员外郎,连常朝都不能上,便真有什么错处,当也不会直接惊动圣人教训。若是老大或东府里的错处,也不会只宣他了。

    那就是元春

    余光瞥了二儿媳妇一眼,贾母不知该不该心存期待。

    她心里再觉得亲孙女千好万好有贵人之相,也本当有贵人之运,可她不能忽略,蹉跎了这些年,元春已经二十三岁了。

    现下已在年末。

    再转一个月,元春便是二十四岁。

    二十四岁啊

    八月宫中选妃结束,被选中的八名秀女皆有了封号,年龄最小的今年才十四岁,比元春小了整整九岁。

    她知道男人,男人喜欢年轻的、新鲜的鲜嫩的。今届新嫔里,论起出身,比元春不大相差甚至还有胜之的便有四五人,能被陛下青眼选中,样貌自然也是合陛下心意的了。元春就在太后娘娘所居凤藻宫服侍,陛下若对元春有意,还需等到此时再封吗

    可若只是女官晋封或开恩提前放人出宫这般的小事,又何须劳动六宫都太监跑一趟,还把老二叫进去

    贾母心里热一阵冷一阵,旁边的王夫人更是觉得心要从喉咙口跳出来似的。

    元春元春你苦熬了这八九年,是终于要熬出头了

    她只顾着自己站稳,再扶好老太太,没发觉到,在她身侧站着的外甥女薛宝钗虽然眼中也全是担忧,这情绪却只浮于表面,还因心绪纷乱已经有了破绽,露出藏在底下的焦急与不甘。

    是元春大姐姐要熬出头了吗

    还是她要被放回家里了

    她还不知道这位大姐姐的人品脾性,可想来在宫中多年的人,她和妈妈的谋算必是瞒不过

    贾元春又是荣国公夫人亲手养大,必然偏向亲祖母。荣国公夫人不喜欢薛家,贾元春的态度便可想而知了

    还有姨妈

    姨妈能对婆婆阳奉阴违,对离家多年的亲女儿,说不定会言听计从

    薛宝钗不由在大氅里

    摸到自己的前襟。

    金锁好容易才瞒着这里的人打成,又好容易寻到机会装病,引宝兄弟来看了,让莺儿说出金锁和玉上字是一对的话注2

    “金玉姻缘”已经说出去了一年,荣国公夫人却只当不知道,连姨妈都不表态。再添一个贾元春回来,今后这荣国府里,她和妈妈还能住得了吗

    薛宝钗心内不断祈祷贾元春别被放回家。

    但她更不期望贾元春一跃成了贵人。

    现今宝玉虽说是国公府娇养大的贵公子,实则不过工部从五品员外郎之子,她和宝玉是两姨姐弟,还勉强般配得上。若宝玉的亲姐姐真成了宫中贵人,她再想和宝玉论及婚事就更难了。

    不管想不想见到,怕不怕见到,跟贾政入宫去的赖大等管家终于回来了

    是大喜的事

    入宫多年的大小姐晋封凤藻宫尚书,加封贤德妃

    请老太太速领太太们进宫谢恩注3

    贾母王夫人等不禁喜笑颜开,忙忙吩咐回房,按品大妆起来。

    王夫人喜得眼里掉泪,薛姨妈在旁边搀扶恭喜,一时都忘了冬日寒冷。

    冷风却从衣角侵入薛宝钗体内。

    她走在后面,注视着姨妈的欢欣和母亲的懵然无知,只觉得心内无悲无喜,一片茫然。

    林府,正院。

    “贾”

    江洛烤着火,往嘴里塞了口栗子,收回不够恭敬的称呼,换了尊称“贤德妃娘娘怎么突然就入了后宫,还一封就是如此的高位”

    选秀已经结束三个月零十六天,入选的八位新宫嫔早便各自得了位分四位六品贵人、两位七品美人、两位八品才人。而皇帝原有的两位妃嫔,吴贵妃已封无可封,再晋位便是皇后,从前生育二公主有功的周贵人晋了四品婕妤,册封礼已于上月办完了。

    已将年底,突然又从女官里封一位高位妃子,着实不合常理。

    即便江洛早从原著里知道会有这件事发生,可看书时她并没往深想,真亲身经历了,才反而不理解。

    宫中妃嫔晋封有明文规定秀女入宫,初封只能在六品贵人及以下位分。是以即便八位新嫔中,有四位的父亲都现任正三品大员以上兵部尚书幼女、刑部右侍郎之女亦为吏部尚书的侄孙女、甘肃巡抚之女、云南提督之女,四人也皆只得了六品贵人的位分。

    似户部尚书族孙女谢英的出身,在八位秀女里只能排到第六,所以她只得了七品美人之位。

    谢英的父亲现任河南徐川府下孟州知州,位居正六品,贾元春的出身实际并不比她高多少。

    但贾元春并非从秀女晋封,所以如此竟也不算违例。

    可初封就是正二品妃位,仅在有宠又有子女的吴贵妃之下,同时还赐了封号,还晋了女官的品级,这

    总不会是皇帝突然对日日在太后身边服侍的女官钟情了

    江洛期望林如海能

    解惑,但林如海也并不清楚全部内情。

    他知道的是“封妃的旨意是老圣人的意思。老圣人看贤德妃娘娘在宫内服侍多年,又是开国功勋之后,才特赐与陛下为妃。”

    江洛心里立刻脑补了八百回天家父子面和心不和、明争暗斗、你打我起的小剧场。

    话说,有些男人比如林如海这样的是不是很不喜欢别人不顾他的意见,强塞女人

    比如五年前的春天,贾敏又给他新添了两个侍妾便是静雨和盛霜菊。他按贾敏的意思,每人屋里轮流去了半个月就烦了,一日晚上突然带着些许遮掩得很好的烦躁与疲累,来芙蓉院找她睡了一夜素觉后,竟再没迈进过静雨和盛霜菊的房门。

    林如海和贾敏还是世间寻常恩爱夫妻。“夫”的权力地位都盖过“妻”,贾敏给的人,林如海真不想去,也就不去了。

    而太上皇和皇帝的父子之情,还不知有没有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之义的一分真。太上皇如此高调赏赐下去的高位妃嫔,皇帝还怠慢不得,即便真不喜欢,也不能太冷落

    江洛不算太了解皇帝,只从林如海的描述中,知道他表现出来的是天姿平平,但并不算太愚笨,优点在于很能听进去旁人劝谏的年轻皇帝形象,尤其对太上皇孝敬到了一万分。

    可皇帝实际是否真是如此性情

    他被强塞了妃嫔,会在心里一直记恨吗

    贾家将来之败,又是否会与今次之事有些许相关

    林如海不能预知未来,江洛也没想拿这些问题难为他。

    但她还是忍不住向他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又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五年过去了,再提起那时的事,他会依然烦恼忧闷,还是会心生眷念

    对他来说,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吗

    “夫人”她看过来太多次,林如海不禁开口询问,“是还有什么疑惑”

    “嗯”江洛还是打消了想法,“没有了”

    真问出来,不知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对话。

    麻烦。

    偶然产生的好奇,也并不必非要满足。

    她不肯说,林如海又再看不出什么,也只得罢了。

    林、贾两家还算正常亲戚往来,贾元春封妃这样的喜事,林家自然要送礼相贺。

    礼单是林如海亲自写。

    江洛在旁边给他剥栗子,心里随意回想着原著剧情她还记得多少。

    是不是贾元春封妃之后,立刻就是省亲了

    贾家是为省亲才盖的大观园,而原著大半重点剧情都发生在大观园里,比如“共读西厢”,比如“滴翠亭”,比如几次诗社,还有刘姥姥进大观园,王夫人查抄大观园

    红楼梦未完,她不知道大观园众人的真实结局如何,但黛玉既被归在“薄命司”里,又有“还泪”一说,必是薄命早逝的结果。现在情势虽与原著有了很大不同,可如果所谓“警幻仙子”一定要黛玉命运如此,“

    神仙”的力量,能是凡人可以抗衡的吗

    江洛剥栗子的手不觉停了。

    夫人又在发呆。

    写礼单的间隙,林如海抬头看了夫人几眼,心中好笑。

    方才那般迟疑不定,显然是有话想问他,又不好意思或者是不敢问。现在不看他,想的事当是与他无关了,也不知她会不会说。

    林如海低下头,继续斟酌这次贺礼的轻重。

    江洛却向他笔下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送荣国府的礼物。

    为贾元春封妃,送荣国府的礼物

    亲戚朋友间交往,除非有求于人,送礼都讲究有来有回。因黛玉在荣国府住过一年前后是跨了两年,那两年林家送往贾家的年礼和给贾母的寿礼都比寻常重了快十倍。

    认真计算,就是那两年中,林家白给贾家送了快六千银子的东西,平均一年近三千两。

    黛玉一个小女孩儿,吃用不多,连发髻都是明年才梳上,六七岁时用的首饰不过就几朵珠花、几对耳坠,伺候的人不到十个,除非天天拿人参当饭吃,不然五年八年也花不了三千两。

    这是林如海为了黛玉在荣国府的日子能舒心,别说一年三千两,就是五千两、八千两,只要能起到效果,就不算亏。

    可惜,他礼没少送一分,黛玉的委屈也没少受一分。只因黛玉天性纯粹,不会因一人的过错厌极这人全家,又更会记得他人的好处,所以至今还孝敬贾母,也与三春等姊妹要好。

    想必原著里的林如海也是如此为黛玉周全。或许是黛玉知道父亲的苦心,不愿父亲再为她劳心,所以林如海对贾宝玉“摔玉”,给黛玉起字“颦颦”,以及王夫人对黛玉的冒犯警告等事一无所知,临终之前,才依旧放心把黛玉托付给了荣国公府

    林家子嗣不丰,也因此几世积累没有分散过,积攒到现在如此庞大的一笔财产,定有不少流入了荣国公府。

    和林家所有财富相比,几千两银子又是小钱了。

    她记得,似乎正是林如海去世,黛玉由贾琏护送回荣国公府后,贾家才开始动工的省亲别院。

    那便不谈书中,只论现实。

    现在的贾家,有能力盖起一座连皇妃贾元春都觉得奢靡过头的省亲别院吗

    贾家一门双国公,开国时每家所得的土地都比时为侯府的林家要多。但贾家支庶繁盛,每有子孙分家出去,都会带走数目不等的土地、房屋等不动产,尤其是开国两位国公的亲儿子,所分家产必不可能太少。几代过去,目前宁、荣两府每家拥有的土地都应少于林家些许了。

    目前林家每年房屋、土地、铺面上的收入,寻常年景约有两万两,丰年会超过两万。比如今年,光房租、书斋上的收息就多添了近五千两银进账。

    来往了两年,江洛很知道贾家上下管事仆人贪污得厉害。她估算寻常年景,荣国府每年收入大约应在一万两出头。而他家官中除了庄地出息之外,似乎没有其余收入来源,若遇灾年,

    或许一年只能入账几千两。注4

    荣国府主子人数是林家的几倍,用的下人数目也是林家的两三倍,还要维持国公府邸的排场heihei日常开销算下来,一万两银子还真打不住,也不知寅吃卯粮已经多少年了。

    巫朝尘的作品红楼林夫人躺赢日常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,域名

    去年她就算过,办事人员贪污不严重的情况下,盖出原著里描写的“大观园”,造价在四十万两左右。

    现在的荣国府官中库里,还有四十万盖园子吗

    再算上贾家上下的贪腐问题

    造园子的四十万之外,可还有多的四十万乃至八十万供人贪污

    贾家没钱,会把主意打到谁头上

    虽然林家的钱不是她的个人财产,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被人白拿啊

    江洛按住林如海的笔“老爷。”

    “夫人”林如海笑问,“夫人终于舍得开尊口了”

    江洛嗔他一眼“我是要说正事”

    “是,夫人请说。”林如海稳稳放下笔。

    “虽说黛玉的功课重要,针线都可以不学,但有一件一定要学了,”她严肃说,“家里一年的入账多少、开销多少,如何算账、对账,人情往来,乃至一斗米、一个鸡蛋都价值多少,这些就从今日开始学吧。”

    她忘了在哪里看到过,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太监怕皇帝吃过热烧饼后,下次送来时冷了就是过错,所以一直给皇帝送冷烧饼,末代皇帝溥仪从小竟没有吃过热的烧饼,是出宫后才知道烧饼是热的

    皇帝吃不到热烧饼,还被骗着相信了烧饼就是冷的,看起来像个笑话。

    即便这件事是假的,皇宫中贪污到“一个鸡蛋一两乃至几十两银子”的事总是真的。

    有些事没人教导,再是天性聪慧也看不破骗局。黛玉虽然不会被人哄到相信一个鸡蛋五两银子这么离谱,但若贾家借过去十万两,还回来一堆东西抵账,她能算清价值吗

    江洛对贾母还有三分认可,对贾家的其他人完全没有一点信任。

    “等吃过晚饭,老爷就给黛玉细讲讲为什么要这么送礼”她盯着林如海。

    “好,好”林如海失笑。

    的确,也该教玉儿了。

    贺礼是当日送去,黛玉在当晚教。

    第二天,贾母就来了帖子,想接黛玉和英莲过去热闹几天。

    黛玉想去。

    宫中还没出省亲的旨意,江洛不好多说,只叮嘱黛玉“若有人叫你答应事情,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要应,只说回来问父母。她若威逼你呢,你就直接回来。”

    黛玉虽不明原因,也忙应下,又担心道“若怕有麻烦,不如我且不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倒不必,”江洛忙笑道,“该去就去,不过提前和你说一声,未必有事。”

    真有人和黛玉一个小女孩借钱,就是脸都不要了。她看荣国府还不止于这样。

    大概吧。

    黛玉便与英莲乘车至荣

    国府,先到荣庆堂恭贺贾母,又至王夫人房中贺喜。

    人逢喜事,王夫人看一向喜欢不起来的林黛玉和甄英莲都顺眼许多,亲热留她们说了一会话,又不免想起贾敏,便难得贴心和外甥女说“你母亲也是国公府的闺秀,嫁的侯府公子,出阁十里红妆,嫁妆竟有五六万两。如今你也大了,你母亲的嫁妆可是你父亲管着你小孩儿家,自己不便张口,去求老太太,让老太太和你父亲说,趁早给了你吧。”

    二舅母的话虽是好意,可听起来并不让人舒服。

    什么叫,她母亲“也是”国公府的闺秀

    娘才正经是国公之女这个“也”字该用在元春大姐姐身上才是

    母亲的嫁妆“竟”有五六万,又有什么不妥

    至于话中疑心父亲和太太,终究也算好意

    林黛玉依旧守礼应对二舅母,笑道“多谢二舅母为我着想。实不相瞒,正在本月月初,我太太已经劝着我父亲,把我母亲的嫁妆都交给我了,又让魏姨娘先替我掌管着。今日送姊妹们的团扇,便是我母亲从前存着的,一盒十二把,我父亲说正该女孩儿用,再不用就迟了。”

    王夫人便没话,只能说“你太太江夫人倒周全。”

    林黛玉笑道“太太一向待我好,事事都虑得周道。”

    王夫人便说“老太太还等着你们呢,快去罢。”

    林黛玉和甄英莲行礼告辞出去了。

    王夫人闷坐一会,心里不由骂那江夫人。

    果然是小门小户、姨娘出身人年轻又没见识听得这一年承恩公府想同她交好,她都推三阻四,只顾出城玩乐,那可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如今元春封妃了,她也不亲自来贺一贺,连外甥女还要老太太下帖子请才送来,真就林如海说什么她听什么林如海要远着这荣国府,她就真个夫唱妇随,一次也不来,就没点自己的主意

    还有四姑太太那些嫁妆,不说在林家攒的了,光从贾家带去的,一年庄子铺子上的收息就上千两她就全交给一个姨娘管着,如此没胆色,真是、真是给条绳子都爬不上墙

    江夫人是有多少钱,林家得有多少钱她才连四姑太太的嫁妆都不看在眼里

    如今又是老太太想接人就接人了,林家这两个丫头总是来。

    江夫人这般软面团一样,没有一点心计,也就是林如海愿意宠着她罢了。

    已经把母亲嫁妆的事告诉了二舅母,林黛玉自然没有还不与外祖母说的理。

    贾母听了就念佛“佛祖保佑你父亲真真是娶了位好夫人。好孩子,有她在,你这一辈子吃不了苦了”

    不论以后林家官中还给黛玉多少东西,起码敏儿的嫁妆是一文都少不了她的了

    回想这两年,贾母越发觉出江夫人的好处,又和外孙女说“她这般尽心待你,你今后更要好生孝顺她。终究不是亲母女,你也待她好,她才不会冷了心肠。”

    这继母继女的关系,实则比婆媳之间也不简单。尤其她还总接黛玉来。从前还怕江夫人对黛玉不好,又想从江夫人身上算计,现在回想,怕是叫孩子在两家里为难了。

    也亏江夫人明事理,不迁怒到孩子身上。

    外祖母说太太的好话,林黛玉也高兴,笑道“老太太放心,我和太太一向好,从前也好,原不在身份如何、亲与不亲的。”

    贾母诸多感慨,最后只化为一句“那就好啊”

    大明宫。

    已在一年里最后一个月,天气严寒。寒风裹着雪花扑向紫宸殿,又在广阔深长的大殿檐下消失殆尽,丝毫不能侵犯到这高居九十九阶之上,大齐最尊贵之人太上皇的居所。

    殿内似季春温暖。

    年已六十有七的太上皇只披一件夹衣,看着已经登基近两年,在他面前却还是一如以往谨小慎微服侍的皇儿,含笑重复他的话“每月逢二、六日期,准许妃嫔家眷入宫看视,以免妃嫔与父母家人宫内宫外常年不能相见,互相思念成疾,有伤天和”注5

    “是,父皇。”皇帝深深低头,不明白他错在哪里以致父皇动怒,忙道,“是儿臣想着,孝之一字,不分贵贱,皆是一理。儿臣有幸能日夜侍奉父皇,尚不能略尽孝意”注6

    “你已说过一遍,朕知道。”太上皇笑道,“抬起头来,朕看看你。”

    皇帝抬头。

    太上皇细细审视,没能从皇儿脸上看出任何问题。

    今次选中的新嫔大半皆是朝中重臣之女,吏部、户部、兵部、刑部东宫后殿窄小,皇儿不是想借重臣家眷入内看视女儿,见女儿住所狭小,便能联合众臣请皇帝正位紫宸殿,也好让新妃嫔居于六宫宽阔宫殿内

    “你的孝心,朕一向知道。”太上皇点头笑道,“朕又替你想了一个主意,你听是不听”

    “父皇有何吩咐,儿臣一定照办”皇帝急忙表态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太上皇便笑道“妃嫔眷属入宫,难免还要遵从宫规,母女之间,不能畅怀,倒不如令妃嫔归家省亲,才可略尽骨肉私情,你看如何”注7